【新闻随笔】一篇初中生作文,缘何如此受关注

新闻热点 2025-09-14 18:56:43 47

调查问题加载中,新闻请稍候。随笔
若长时间无响应,篇初新闻直击请刷新本页面

  【新闻随笔】

  作者:李晓

  近日,中生作文浙江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的缘何作文《旧轨还乡》引发热议。没有华丽的此受辞章,没有精巧的关注技法,作者通过一段段平实真挚的新闻文字,就激荡起无数人心底的随笔新闻直击波澜。一篇初中生作文,篇初缘何如此受关注?中生作文

  真实,无疑是缘何这篇作文最打动人心之处。比如,此受绿皮火车上,关注一个为给孙子腾挪地方而蜷缩在床尾的新闻老人,只因推销员一句“孩子爱吃”,就掏钱买下了商品;见到姥姥的那一刻,心中积攒已久的思念如潮水决堤,夺眶而出……类似情景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柔软之处,引发了一种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。实际上,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,人们看惯了碎片、浮躁甚至矫揉造作的表达,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就如同一股清流淌入读者心间,再次唤醒了我们对亲情、人生的诸多思考。

  当短视频、表情包、网络热梗充斥于青少年的话语体系之中,提笔忘字、张口词穷的现象已成为生活常态,一位初中生以至情至性的表达重拾文字美学,用平易、成熟且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,传递出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感认知与价值判断。这种对比与转变令人欣慰,与此同时,也引发人们对语言文字学习、教育的另一番探讨。

  实际上,《旧轨还乡》的走红并非偶然,作者的语文老师以推崇“返归自然”的教育理念为大众所熟知。他将朗诵、表演等多元方式融入教学之中,以真实记录生活、反对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探索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路径。

  反观现实,为适应考试要求,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各种技巧与模板中腾挪,以此求取分数与名次上的跃升。殊不知,若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单一标准,那种注重情感体验、培育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与弱化。

  语言表达与写作是一种跨时空的感知传递,只有基于真实的感情才能触动深层次的逻辑思考与情感流动。倘若仅仅按照惯有的教学方式复制、背诵已有模板,再生硬塞进相应的词语与句式,很难会有真事、真情、真理的显现流露,更谈不上引发共鸣、写就佳作了。

  语文素养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短时间内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不能为了追求数量与速度而忽略了语言文字学习的真正规律。倘若如此,与揠苗助长又有何异?要感知语文之美,就得有足够的耐心引领学生置身真实生活,捕捉生活之美,悟透学习本质,而这些,也是我们关注《旧轨还乡》的另一层意义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4月02日 02版)

[ 责编:王蕾 ]
本文地址:http://yaowen.jkzaixian.com/news/39c51999441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【光明时评】向海图强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

为电网装上“AI智慧芯” 广东电网要训练“懂电的AI”

广州初夏赏红叶?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解锁玩水新姿势

岭南说|一块东汉石碑,一段国宝故事

全球瞭望丨美国学者:亿万富翁左右美国政治

友情链接